查看原文
其他

1次两三万人!春节前,石家庄这个百年大集太火爆!


在距石家庄市区20多公里的

元氏县南佐镇东南街村,

有个民间号称“太行第一集”的南佐大集。

集市起源于明朝嘉靖年间,

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,

目前已发展成为一个

农历逢一逢六的大型山货交易集市,

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和商贩

从四面八方来此赶集。


2月5日是腊月二十六,

记者来到南佐大集,

体验“太行第一集”

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。



货品多!

只有想不到,没有看不到



8时30分许,记者从井元公路随着人潮向南佐大集的广场走去,发现原本可以两边停车的通道,现在也摆满了摊位。


卖猪肉的张振青凌晨四点多就来抢摊位


在此卖猪肉的张振青告诉记者,他凌晨四点多就来了,都没能抢到广场上的摊位。“我是元氏县万年村的,每年腊月都来南佐大集,一天能卖五六头猪,有一千多斤。


9时许,南佐大集上已是人头攒动,30亩大小的广场和三条主街道热闹了起来。


“先尝后买,不上当!”“甜栗子,不好吃不要钱!”“好吃的糖葫芦喽!”“茶面,手工炒的茶面,好喝的嘞”……


在大集上听到最多的声音那一定就是摊主们的吆喝声,循着摊主们的吆喝看去,手工挂面、手工粉条、劈柴大锅菜是集上特色美食,核桃、柿子、红枣是老百姓自己种植的特色山货,瓜子、花生、干果、糖果是新春必备零食,猪肉、羊肉、肉类熟食是年货重头戏。在这里,只有你想不到,没有你看不到。



春节前1次集能有两三万人



“大集上大部分摊位卖的都是农户自家种植、养殖或制作的物品。”元氏县南佐镇东南街村党支部书记李豪说,依托大集,农家土产有了销路,老百姓有了增收门路。平日里每个集有数千人,春节前能达到两三万人。


这是记者第二次来南佐大集,与上次相比,最大的感受便是“红火”,年味十足。



春联、对子、福字、红灯笼,红色的秋衣、秋裤、袜子,还有红色的地毯,随处可见红红火火的年味。


进入腊月后,元氏县齐范村的李聚恩每次都来赶集,一天就能卖三百多副春联、两百多副对子、五六百张福字。“我平时务农,到了腊月就卖这个,有20多年了,今年光福字就有七八十种。”李聚恩说。


同样卖灯笼也是20多年的一对60多岁的老夫妻,被很多人围着问价格。“平日我们批发灯笼,腊月就会来赶集,红灯笼图个好兆头,希望来年大家生意兴隆。”高女士说。


除了买年货,在南佐大集还可以买到稀罕物件。


荆条编的背篓、高粱秆做的盖帘、手工纳的布鞋,现场制作的擀面杖、健身锤和陀螺,这些逐渐淡出人们视线的手工制品,在南佐大集依然占有一席之地。


大量城里人来大集买年货



记者发现,一趟又一趟的1003路公交车,带来了大量的城里人,他们乘兴而来,满载而归。


城里人舍弃了市区的超市、年货市场,来南佐大集“凑热闹”,买年货,感受逛大集的乡土气息与火热氛围。



“去年,南佐大集在网上超火,于是跟爸妈一商量,我们决定赶潮流,来这买年货,顺便感受烟火气。”女大学生刘佳一说。


临近中午,油条、炸糕、菜角,还有清汤羊杂配上刚出炉的缸炉烧饼,空气里渐渐冒出腾腾热气和诱人的味道。


城里人逛累了、逛饿了,要份面、吃碗大锅菜,体验浓烈的烟火气息。



“以前工作忙,买年货都得下班后去超市,现在退休了,今天约上好姐妹一起来赶集。”正在吃拉面的石家庄市区居民王女士说,刚才逛了一圈,准备吃饱了,就去大采购,买年货。


对很多人来说,南佐大集承载着满满的故乡情感与浓浓的丰收喜悦。



琳琅满目的商品、此起彼伏的叫卖声、络绎不绝的人群,给人留住了一份欢乐祥和、烟火气浓郁的温暖记忆。


人间烟火气,最抚凡人心。在这里,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,心中满怀对新春佳节时阖家团圆的期盼。
















文/河北青年报记者张蕾

校对/韩妮

责编/贾阳阳

监制/刘洁


更多热文

最新通报!河北4人被查 // 石家庄首家,正式启动!白天上班、晚上学艺→


厉害!河北又上央视啦!这次火的是……


最新!官方明确:犬主全责!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河北青年报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